2021年4-5月,分会理事长、南京大学施斌教授团队将自主研发的高强度、耐高温特种传感光缆成功布设于3211 m深的川西甲基卡锂矿深钻中,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、深度最大的多物理场分布式光纤监测孔,实现了应变、温度、振动、水分等多物理量的分布式原位观测。该项工作在岩体热导率的原位测定、钻孔回填过程的DAS观测、地震观测以及地震成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。利用此深钻观测深部物理场和浅部环境变化过程,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地壳活动、川藏铁路场地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均具有重要意义。
2021年4-5月,分会理事长、南京大学施斌教授团队将自主研发的高强度、耐高温特种传感光缆成功布设于3211 m深的川西甲基卡锂矿深钻中,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、深度最大的多物理场分布式光纤监测孔,实现了应变、温度、振动、水分等多物理量的分布式原位观测。该项工作在岩体热导率的原位测定、钻孔回填过程的DAS观测、地震观测以及地震成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。利用此深钻观测深部物理场和浅部环境变化过程,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地壳活动、川藏铁路场地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均具有重要意义。